Stephen Thorpe
斯蒂芬·索普1981年出生于英国英格兰他内区的一个小镇马盖特。他毕业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获得绘画硕士学位,现在是美国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的绘画教授,他工作和生活在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
斯蒂芬·索普以色彩丰富的室内绘画而闻名,这些绘画通常包括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的日常物品。索普的作品是一种对个人和集体潜意识持续且深入的自我分析的视觉表现——卡尔·荣格称之为「个性化」。简而言之,房间就是人的心灵。索普的作品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图景。正如他所指出的,「这两个过程——个性化的过程和绘画的过程——其宗旨都在揭示更深层次的真相和对自己的理解。」 斯蒂芬·索普获得了许多奖项,包括Basil H. Alkazzi基金会奖学金、Saatchi's Showdown奖、苏格兰皇家学院的The Skinny奖。他的作品被著名的私人藏家和博物馆所收藏,并在世界各地举办个展和群展,其中包括在纽约的丹尼迪明画廊、波兰的格但斯克国家博物馆、伦敦的萨奇画廊、伦敦的科普兰画廊、爱丁堡的夏厅艺术博物馆、爱丁堡苏格兰皇家学院和亚伯丁艺术画廊等机构举办的展览,以及在Ora-Ora 2022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和2022年在首尔举办的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上亦有作品展出。另外,斯蒂芬·索普的作品也将在今年的迈阿密艺术周(2022年12月)由丹尼迪明画廊展出。
-
In All Chaos There is a Cosmos, In All Disorder a Secret Order, 2020
-
Inherent Polarity, 2020
-
Semiconscious, 2020
-
The Truth is One and the Same Everywhere, 2020
-
To Die is to go into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2020
-
You Must Go in Quest of Yourself, and You Will Find Yourself Again Only in the Simple and Forgotten Things, 2020
-
2023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
孰之益 2023年3月21日 - 3月25日方由非常荣幸宣布将参与3月21日至3月25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展位为 1D17 。参展艺术家分别为郑哈雷、张馨仪、朱力行、彭剑、朱利·马库拉(Juri Markkula)、三泽麻衣、斯蒂芬·索普(Stephen Thorpe)、唐子良、萧旭及章燕紫。 是次展览主题”孰之益”(Cui Bono)出自罗马雄辩家及律师西赛罗(Cicero),常见于律法上用来判决谁在罪责中得益,以确定谁可能是罪犯。然而,本展览的焦点乃提醒观者通过适度的内省,觉察自己的不足及缺失,从而让我们更可以成为冷静及公平的改革倡导者。 正当一边反思令我们成为人类的弱点的同时,我们会惊讶于发现出其中带来希望的巨大空间。这次十位艺术家中共有三位(张馨仪、朱力行及唐子良)乃首次代表Ora-Ora参与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 Ora-Ora联合创办人及行政总裁梁徐锦熹博士表示:”踏入2023年使我感受到一股乐观的氛围,而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恰恰透过汇聚世界各地的友好、收藏家及访客,让多样多变的人类的经验如同百家布般,将瑰丽缤纷的丝线交织在一起。”阅读全文 -
森处一角
2022年11月24日 - 2023年1月8日方由非常荣幸地宣布为出生于英国及驻美国的艺术家斯蒂芬·索普(Stephen Thorpe)举办全新个展,展览主题为「森处一角」(Enter the Forest at the Darkest Point)。展览主题来源于美国神话学家兼作家约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的一句话,他敦促我们「在最黑暗的地方进入森林,那里无路可走。」通过这样做,我们领悟到美籍诗人罗伯特·佛洛斯特(Robert Frost)所说的「很少有人走过的路,我们学会通过不断的内在死亡和重生的过程来找到最真实的自己」这句话的意义。这次展览将于2022年11月24日至2023年1月8日期间,展示艺术家在今年夏天的全新创作。 斯蒂芬曾在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香港分校担任艺术教授多年,是次他带着新作中广受好评的「角落」绘画回到香港展出 。这将是艺术家首次以整体的、沉浸式的方法去呈现他的创作成果。在色彩丰富的墙壁和艺术家独家设计的壁纸图案包围下,这些「角画」像是在质疑我们自己的内在和我们自己的精神空间。 用方由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梁徐錦熹博士的話來說:「斯蒂芬·索普的室內創作是探索我們真實自我的史詩之旅。展覽『森處一角』將冒險精神與未知探索進一步提高,上演一部森林的原始戲劇。」 梁徐錦熹博士還表示:「斯蒂芬·索普是一位令人興奮的人才,他的作品在我們的收藏家中非常受歡迎。雖然我們今年已經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和首爾國際藝術博覽會上兩次展出過斯蒂芬的作品,但我們依然很高興能在我們位於香港中環大館的Ora-Ora畫廊空間首次展出他的作品。」 斯蒂芬·索普因其富丽堂皇的室内装饰而赢得广泛的赞誉,他创造出一种奇特的景观并营造出独特的氛围感。他不认为角落是一个死胡同,恰恰相反,他认为角落是一种诚实的精神叙事的主要催化剂。在这次展览中,他参考了欧洲挂毯的高贵传统,通过大量的细节描绘了哥白林世界(Gobelin world,一个在 15 世纪中制作特色挂毯的法国家庭)所展现出的精致、繁复的奢华之感,并创造性地将编织图像从线转移到绘画、从墙壁转移到地板。 斯蒂芬的室内装饰可以被当作是我们心灵剧场里的戏剧舞台。然而,在这次展览中,斯蒂芬借鉴了森林的戏剧性和魅力——无论是想像还是其他方式,这个地方长期以来都是我们需要克服和战胜对抗力量的一个代名词。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控制我们自己,打败我们内心的邪恶力量。通过这样做法,我们才能抓住成为真实自我的机会。 在这些作品中,艺术家想起了来自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的传说,大约在公元前2700年的《吉尔伽美什史诗》(The Epic of Gilgamesh),这是一部关于英雄传奇传统的开创性作品。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Gilgamesh, King of...阅读全文 -
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
2022年9月2日 - 9月6日方由非常荣幸地宣布将于2022年9月参加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A17展位),这是方由在韩国的首次展览。 方由在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的首次亮相,让其所代理的艺术家黄丹、彭剑、朱里·马库拉、斯蒂芬·索普将纷纷登上艺术舞台的中心。 这些艺术家都是创新者、梦想家,在首尔,方由一如既往地将自身的学术探索精神与对未来无限可能性的关注融为一体。这些艺术家们经常在方由画廊空间举办个展,并在各大博览会上亮相,最近一次是在2022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方由展位上展出。此次展览凸显出方由的国际化视野:黄丹和彭剑在中国工作和生活,而朱里·马库拉定居在瑞典,斯蒂芬·索普定居在美国。 谈到方由在韩国的首次展览,方由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梁徐锦熹博士指出:“我们非常高兴地将这一令人激动的国际艺术团体介绍到首尔。首尔是一座发展迅速、充满活力,而且有着独特历史的城市並现在宣称自己是亚洲艺术界的一个重要中心。我们期望从这座城市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创意火花作为回报。”在谈到艺术家们所代表的传统影响与创新的结合时,她继续说道: “思想引导的创新是我们所做一切的核心。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多元多样、高速发展和充满活力赋予了艺术特有的优势,使其保持相关性。” 黄丹是一位曾经在中央美术学院接受教育,现定居于北京的以纸本水墨创作为主的艺术家,她秉承传统古典水墨画的创新精神。在选择创作树木和马匹等题材时,黄丹倾向于以一种稳定和简单的节奏进行,中国传统山水画在轮廓和形式上为其提供了视觉参考。她在色彩的使用上也很谨慎,为观众提供了冷蓝色、暖橙色、黑色和白色等清晰的标志性色调。在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上,黄丹还将展示她最新创作的金箔系列作品,在这个系列中,她的创作理念从水墨的流动性转向为金箔的固态映射。艺术家所描绘的动物们代表历经沧桑变化的宇宙,它们在开辟自己的道路的同时,显得既静止又变幻莫测。 来自杭州的艺术家彭剑利用中国传统水墨展示了中国古典建筑“界画”的网格式美学。彭剑是一位既能意识到过去社会的局限性,又能意识到当下社会所蕴藏强大创新和蜕变动力的艺术家。怀揣着这种精神,他创作出名为“柳成荫”的NFT系列作品,该系列作品首次展出于方由在2021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在彭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他一直在纸本上进行水墨创作,现在他正在将他的创作在画布上进行多样化的实践,并将他的“柳成荫”系列作品拓展到新的媒介上。作为一位不断创新的艺术家,彭剑表示:“无论是纸上的墨水还是动画,表达都是至关重要的。我总是愿意尝试用更多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想法。”在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上,方由将展示这位艺术家的一系列作品,展示一段既能反映彭剑个人艺术理念又能展现中国艺术史本身的演变之旅。 来自于瑞典的艺术家朱里·马库拉将在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展示他的“RGB”系列作品。这位艺术家在他位于瑞典哥得兰的工作室创作出这些独特的作品,这一创作过程属于工业和化学的结合体。艺术家对自己家乡斯堪的纳维亚的薄雾、大地和脆木有着近乎疯狂的想象,他用有色聚氯乙烯聚氨酯将其包裹并放大。朱里·马库拉呈现的是最基本的、雕塑般的影像,反映出世界最真实、最鲜活的一面,超越了自然,进入一个新的维度。 在这次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展出的还有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绘画教授斯蒂芬·索普的作品。他的作品描绘的是室内场景,但被室外的图案所包围,他通过角落和拱廊微妙地暗示着持续的心理创伤和斗争。索普的绘画吸纳精神分析学、社会学、民俗学、神学等学科以及神话故事的现实性,其绘画构图复杂,综合具象性与抽象性于一体。他将杂乱的图案、似曾相识的物象和扭曲的视角与安静、奇异的色彩平面并置,通过文学和哲学研究的火花,传递出超负荷的刺激。阅读全文 -
2022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
心在何处 2022年5月25日 - 5月29日方由在“心在何处”中赞美了个人的激情、甜蜜的渴望和温柔的妄想。画廊照亮了潜意识的深处,展示了孤独的道路最终如何交融和逃避。展出的作品包括瑞典艺术家朱里.马库拉(Juri Markkula)的工业化现实,以及英国艺术家斯蒂芬.索普(Stephen Thorpe)充满活力、在物理和心理的边界上起舞的角落绘画。肖旭的传统幻想和彭剑的几何杰作、抽象界画将与京都艺术家三宅 麻衣的跨学科国际主义结合在一起,用莎士比亚的话说,'美即丑恶,丑即美。'阅读全文 -
半意识
2020年11月27日 - 2021年1月16日方由荣幸首次展出新引进艺术家斯蒂芬·索普(Stephen Thorpe)作品,这也是索普第一次在香港举办个展,展览将于2020年11月27日(星期五)在万众期待的今秋艺术周期间开幕。此次展览作品,均为近几月艺术家的最新创作,隶属于艺术家最近的,以角落和街机为主要绘画对象的系列作品之中。 半意识,意味着一种只有部分意识存在的状态,存在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空间中,只有在个人内省、梦境、记忆、压抑之情、直觉以及与藏匿的恐惧、欲望的对抗中才能够发现。尽管一个人心中的无意识潜藏于意识的表面之下,但它们可以被理论化为对行为、思想和视觉关联产生影响,并且可以通过创造性的输出而显现出来。在"半意识"中展出的绘画,无论是通过新冠疫情带来的社会隔离,还是通过依赖数字技术与逃离现实,都展示了这种微妙的状态,既在艺术家自己的头脑中,也是更广泛的"集体无意识"(文化或人类的集体经验)的一部分,作为对我们所处的无限世界的陈述。 索普以室内空间绘画闻名,他的作品受到精神分析、社会学、民俗学、神话学和现实神话的影响。他的画是"心理内部"的视觉表现,或者从基本上说,室内空间就是心灵。索普运用精神分析的技巧,得以进入和洞察自身的无意识,去理解其潜在的力量、影响与象征,所有的这些都体现在绘画中。他以自己的无意识为出发点,将作品作为一种媒介,通过潜意识的象征,色彩联想,或者是家中的一些熟悉之物,去审视内心深处,鼓励他人追求自己的无意识。 本次展览展出了一系列聚焦于角落的新作品,再现了内/外、内在/外在、无意识/意识的确切交汇点。它们是半意识或两者之间的空间的表现。角落的绘画也代表了索普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即"二元性",即无意识思维与意识思维的相遇以及随后的整合过程。这种两极性可以通过纹理的平衡——厚厚的、华丽的漆层,与柔和、敏感的笔触并列——到抽象和代表性元素的混合;实在和表面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迷宫式层次结构相悖的形式线性透视图中可见。 从2018年开始,街机元素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于索普的作品中。最初,它隐藏于背景之中,如今它成为了画面的中心,其重要性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为街机在画中与人类比例相似,因此最初被认作为自画像,而在更深远的意象,街机被视为代表了更广泛的当代生活背景和存在本质。街机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表达了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空虚",即半意识的存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活如同一场重复的游戏,尝试活着,不断重新开始。对于那些尚未在自己内心找到意义的人来说,它们代表了对外部刺激的沉迷,并在这个充满干扰的世界里,提供了另一种内省的管道或途径。阅读全文
-
12 月香港必看的 8 场艺术展览
2022年11月30日 -
5個香港藝術展覽推薦:M+即將呈獻數碼藝術先驅Beeple最新藝術作品、Villepin畫廊、Ora-Ora畫廊等最新藝術展覽
2022年11月25日 -
STEPHEN THORPE: 森处一角
2022年11月24日 -
Ora-Ora 冬季新展「森處一角」,英國藝術家 Stephen Thorpe 參考歐洲掛毯繪出森林魅力
2022年11月17日 -
於森林之中發現自我
2022年11月14日 -
疫下变天 中环画廊大迁徙
2020年12月24日 -
Stephen Thorpe:梦寐空间的半意识
2020年12月9日 -
斯蒂芬·索普:你的房间里住着什么?
2020年12月2日 -
打机艺术
2020年11月28日 -
斯蒂芬·索普个展"半意识"
2020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