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 “黑:不止于色”

2019年1月17日 - 1月20日
概览

方由美术很荣幸参与首届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呈献精心策划的群展“黑:不止于色”。这次集体展览将在挑战观众看法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 “什么是黑?” 展览汇集了6位先锋艺术家的作品,这几位艺术家分别是来自中国的章燕紫(北京)、黄丹(北京)、萧旭(重庆)、派瑞芬(香港)、来自瑞典的Juri Markkula及德国的卡娜(Carla Chan),将探索黑色的动态与对其细致入微的描绘。

 

黑,作为颜色,分布于生活周遭,尽管简单而纯粹,却也因熟悉而显寻常。──见多了,则不以为奇,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活动──而我们这场展览想要做的就是要以艺术的方式,重新探讨本属于“黑”那不曾磨灭之“奇”。

 

在中国古代,“黑色”的概念为“玄色”所替换。“玄色者,先染白,再染黑。”所以,尽管玄色的最终形态以黑色呈现,但其内涵远不止于表象的一团阴暗。在中国画里,“墨分五彩”,可知黑是可以表现出彩色意象的存在。显然,即便仅以颜色论,“黑”也不似当代人所一般认知的那样简单。以颜色为基点,若进一步上升至文化层面去审视,黑──这一概念则更显不凡。对于以华人为代表的东方群体而言,黑,是一个内蕴深沉、宽厚博大的符号、载体和形态,关乎于“道”:在太极图中,黑与白分别代表了阴和阳;而第一位统一六国的皇帝嬴政以黑色(玄色)为国色,则更会引人深思。在西方现代文明体系下,“黑”同样是一种深刻的存在:现代物理中的黑洞,会让人自然地想到东方语境下盘古开天辟地前的“混沌”之力。在工业领域,随著越来越多崭新染色技术的出现,黑色已经成为独特个性的代表色,更是变革的推动者,例如从马丁·路德到浪漫主义诗人,穿着黑色俨然是拒绝当代价值观的一种表现,也预示著一项革新的开始。

 

当我们在这个纷繁的互联网时代去审视黑色,当其只能以千百种颜色中的一种--这样的身份呈现时──这种认知显得单薄而非单纯。但若如上述,如果我们尝试去揭开附着在黑色之上的面纱,“黑”便开始显露她那深沉、神秘的本来面貌。“黑色”(或玄色)那看似一无所有,实则无所不包的本体,是我们精选来自世界各地的 6 位优秀艺术家组成这个展览的缘起和初衷。

 

他们在作品中关于黑(颜色、氛围、要素等)运用的共通点,触发了我们以这一主题支撑本次展览的灵感。透过这样一场颇具创意的展览,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绘画、雕塑、装置等多样的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能体会到不同的意象表达。

作品
展览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