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

2022年9月2日 - 9月6日
概覽

Ora-Ora非常榮幸地宣佈將於2022年9月參加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A17展位),這是Ora-Ora在韓國的首次展覽。

 

Ora-Ora在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的首次亮相,讓其所代理的藝術家黃丹、彭劍、朱里·馬庫拉、斯蒂芬·索普將紛紛登上藝術舞臺的中心。

 

這些藝術家都是創新者、夢想家,在首爾,Ora-Ora一如既往地將自身的學術探索精神與對未來無限可能性的關注融為一體。這些藝術家們經常在Ora-Ora畫廊空間舉辦個展,並在各大博覽會上亮相,最近一次是在2022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Ora-Ora展位上展出。此次展覽凸顯出Ora-Ora的國際化視野:黃丹和彭劍在中國工作和生活,而朱里·馬庫拉定居在瑞典,斯蒂芬·索普定居在美國。

談到Ora-Ora在韓國的首次展覽,Ora-Ora的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梁徐錦熹博士指出:「我們非常高興地將這一令人激動的國際藝術團體介紹到首爾。首爾是一座發展迅速、充滿活力,而且有著獨特歷史的城市並現在宣稱自己是亞洲藝術界的一個重要中心。我們期望從這座城市獲得更多的靈感和創意火花作為回報。」在談到藝術家們所代表的傳統影響與創新的結合時,她繼續說道:「思想引導的創新是我們所做一切的核心。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多元多樣、高速發展和充滿活力賦予了藝術特有的優勢,使其保持相關性。」

 

黃丹是一位曾經在中央美術學院接受教育,現定居於北京的以紙本水墨創作為主的藝術家,她秉承傳統古典水墨畫的創新精神。在選擇創作樹木和馬匹等題材時,黃丹傾向於以一種穩定和簡單的節奏進行,中國傳統山水畫在輪廓和形式上為其提供了視覺參考。她在色彩的使用上也很謹慎,為觀眾提供了冷藍色、暖橙色、黑色和白色等清晰的標誌性色調。在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上,黃丹還將展示她最新創作的金箔系列作品,在這個系列中,她的創作理念從水墨的流動性轉向為金箔的固態映射。藝術家所描繪的動物們代表歷經滄桑變化的宇宙,它們在開闢自己的道路的同時,顯得既靜止又變幻莫測。

 

來自杭州的藝術家彭劍利用中國傳統水墨展示了中國古典建築「界畫」的網格式美學。彭劍是一位既能意識到過去社會的局限性,又能意識到當下社會所蘊藏強大創新和蛻變動力的藝術家。懷揣著這種精神,他創作出名為「柳成蔭」的NFT系列作品,該系列作品首次展出於Ora-Ora在2021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上。在彭劍的整個職業生涯中,他一直在紙本上進行水墨創作,現在他正在將他的創作在畫布上進行多樣化的實踐,並將他的「柳成蔭」系列作品拓展到新的媒介上。作為一位不斷創新的藝術家,彭劍表示:「無論是紙上的墨水還是動畫,表達都是至關重要的。我總是願意嘗試用更多的方式來表達我的想法。」在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上,Ora-Ora將展示這位元藝術家的一系列作品,展示一段既能反映彭劍個人藝術理念又能展現中國藝術史本身的演變之旅。

 

來自於瑞典的藝術家朱里·馬庫拉將在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上展示他的「RGB」系列作品。這位藝術家在他位於瑞典哥得蘭的工作室創作出這些獨特的作品,這一創作過程屬於工業和化學的結合體。藝術家對自己家鄉斯堪的納維亞的薄霧、大地和脆木有著近乎瘋狂的想像,他用有色聚氯乙烯聚氨酯將其包裹並放大。朱里·馬庫拉呈現的是最基本的、雕塑般的影像,反映出世界最真實、最鮮活的一面,超越了自然,進入一個新的維度。

 

在這次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上展出的還有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繪畫教授斯蒂芬·索普的作品。他的作品描繪的是室內場景,但被室外的圖案所包圍,他通過角落和拱廊微妙地暗示著持續的心理創傷和鬥爭。索普的繪畫吸納精神分析學、社會學、民俗學、神學等學科以及神話故事的現實性,其繪畫構圖複雜,綜合具象性與抽象性於一體。他將雜亂的圖案、似曾相識的物象和扭曲的視角與安靜、奇異的色彩平面並置,通過文學和哲學研究的火花,傳遞出超負荷的刺激。

展覽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