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

背景

 

蕭旭,1983年生於重慶,在鄉村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對他而言,童年最有趣的的時刻便是看著祖父用宣紙和竹為已逝者製作獻祭用的房子。大概從那時起,關乎時空的觀念便已在他的腦海中潛移默化地養成了,傳統與現代——兩個世界的聯繫自幼就已深深地影響著他。

 

蕭旭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係,分別於2007年獲學士學位、2010年獲碩士學位。蕭旭自幼熱愛藝術,並對藝術有著自己的獨特認識。在四川美術學院求學的時光裏,蕭旭得以打下堅實的繪畫基礎。同時,受到四川美術學院傳統而不失開放、前衛之藝術風氣的影響,蕭旭十分注重藝術創新。經過多年辛勤付出,蕭旭現已成為當代畫壇的重要藝術家。

 

蕭旭曾舉辦多次個展。如2018年,由方由美術在香港為其舉辦的個展「潺雲」;2016年,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個展「瀛洲排演」。蕭旭作品也曾先後參與國內外重要展覽。如2014年,由方由美術在香港海事博物館舉辦的「新水活墨」展;2014年,於紐約舉辦的「夢幻仙境——水墨群展」;2013年,於香港舉辦的「七十後新水墨——怡情齋收藏展」;2012年,於台北舉辦的「丹青係古今——兩岸當代水墨藝術家聯展」等。他最近的展覽是在2019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同年還於台北當代展出了作品。

 

視往昔為珍寶

 

蕭旭的作品以中國畫創作為主體,具體而言,又以工筆類(山水)作品見長。從整體來把握,作品以較為深暗的色調為主要麵貌:他善於利用傳統的媒介(紙、筆、墨)和傳統的語言(山石、水、雲霧),營造出一股如夢境般的迷幻氣氛。在黑暗氣氛的驅動下,飛禽走獸漫遊其中,與現代事物並置出現。

 

蕭旭主張自己與過去的聯係,他說:「我對繪畫的熱情紮根於我對傳統山水畫的情有獨鍾。」他的靈感,源於趙孟頫、倪瓚與黃公望。

 

在談論到傳統對蕭旭的影響時,台灣台南長榮大學書畫學係教授熊宜敬指出蕭旭積極投入到鑽研傳統中國畫的「無盡的寶庫」之中。魏晉時期的文人學士傾向以寧靜的山水畫回應當時混沌的政治局勢,蕭旭也因此而延伸出關於「創造的領域」的作品。儘管古代的藝術家與詩人同樣地描繪大自然,蕭旭則在作品中加入了共同回憶中的神話裡的動物以增強自然的規律。

 

蕭旭被過去深深吸引,但並非意圖成為過去的一部分,他認為:「在現代生活中,我感到離傳統太遠了,但我永遠不會停止尋找它。」

 

蕭旭對攝影和電影也深有興趣,因此他的作品中具有一種類似電影的特質。在空閒時間,他還常常到博物館和寺廟汲取靈感。這些興趣共同促成了蕭旭藝術風貌的形成。

 

穿越森林之旅

 

蕭旭的作品以深色為主。正如藝術家、評論家Luo Ma認為:「蕭旭的畫一直被濃濃的黑暗籠罩著,隻有中心處散發出一絲微弱的光芒......他對幻想與現實、自然和生命的困境展開了堅持不懈的沉思和語言上的探索。」藝術家彭劍則認為:「蕭旭的作品大多是黑色的......把觀眾置於一個夢境中,那裏充滿衝突與熱情......彷彿在觀看超現實的戲劇般。微妙的黑暗世界,吸引觀眾進入其中,聚光燈下的人物、動物……以及鐵網。」

 

關於鐵網的評論存在著分歧。這一意象在蕭旭的許多作品中都曾出現。徐累在2012年蕭旭「搜神記」展評中曾思索道:「鐵網是蕭旭繪畫中唯一可辨的現代符號……自然秩序與鐵網的並置,劃出了兩個對立的世界……我們所看到的是自然法則下的神秘仙窟,還是在被隔絕的現代文明的牢籠裏棲居?」

 

「我們不得不思考當下各自所處的窘境,因求助無門而不知所措,在生存與死亡間的推進中而苦苦掙紮——這就是當代文明的最後懺悔——迫不及待地想得到藝術的回應。」蕭旭曾不無諷刺地說:「或許,我觀察到太多這個世界的陰暗麵。」

 

在文學上,對蕭旭有較為重要影響的是法蘭茲·卡夫卡,他的小說作品《城堡》和《審判》處理了人物在迷宮般令人迷失的國家或官僚體製等世界之間的旅程。在他的畫中,鹿成為了在黑暗環繞的世界中一個天真的象徵,它或許就像是《審判》中的角色。

 

他還受到魔幻寫實主義作家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與鄉村田園詩的編年史家亨利·梭羅的影響。還有一些他認為重要的文學家如奧罕·帕慕克、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伊塔羅·卡爾維諾、芥川龍之介及豪爾赫·路易斯·波赫士等。

 

野生動物

 

在蕭旭的作品中,除了神話中的龍和真實存在的野生動物外,我們還可以看到海洋生物章魚,它的存在融合了在海麵之上和天空之下的世界。章魚的存在把黑暗、薄霧和風暴置於一個全新的背景之下,當光線穿過海浪進入海裡,我們會注意到水下世界的黑暗。這會自然地引人思考:假如世界並不是如我們所想的?假如世界裡的森林生物會自由陶醉地漫遊,然後穿過潮濕繁茂的枝葉向我們遊近?

 

隨著長著獨角獸犄角的獅子和犀牛開始在畫中的竹林或文人石中探出腦袋,隱喻開始被打破。這是個古代象征被奇異景象包圍的世界。古人用這樣的眼光望向作為後代的我們——一個怪異的闖入者,如同一隻犀牛橫行在他們熟悉的山水之中?

 

未来

 

當蕭旭被問及未來時,他意識到自己心中如此貼近實驗性的意義——這種價值在於不斷地嘗試並挑戰自己和觀眾。

 

也許蕭旭把亨利·大衛·梭羅的《瓦爾登湖》(Walden)中的一句話銘記於心:「至少我從試驗中領悟到,一個人若能自信地朝他夢想的方向邁進,努力經營他所嚮往的生活,他是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作品
展覽
出版
新聞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