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Ora
Skip to main content
  • Menu
  • Artists
  • Exhibitions
  • Videos
  • Publications
  • News
  • COLAB
  • About
  • Contact
  • EN
  • 繁體
  • 简体
  • FR
Menu
  • EN
  • 繁體
  • 简体
  • FR

Liu Qi 劉琦

  • Biography
  • Works
  • Exhibitions
  • Publications
  • Stories
Open a larger version of the following image in a popup: Liu Qi 劉琦, Tai-an 待庵, 2019

Liu Qi 劉琦

Tai-an 待庵, 2019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水墨設色紙本
180 x 200 cm
Copyright The Artist
Enquire
%3Cdiv%20class%3D%22artist%22%3ELiu%20Qi%20%E5%8A%89%E7%90%A6%3C/div%3E%3Cdiv%20class%3D%22title_and_year%22%3E%3Cspan%20class%3D%22title_and_year_title%22%3ETai-an%20%E5%BE%85%E5%BA%B5%3C/span%3E%2C%20%3Cspan%20class%3D%22title_and_year_year%22%3E2019%3C/span%3E%3C/div%3E%3Cdiv%20class%3D%22medium%22%3EInk%20and%20colour%20on%20paper%20%E6%B0%B4%E5%A2%A8%E8%A8%AD%E8%89%B2%E7%B4%99%E6%9C%AC%3C/div%3E%3Cdiv%20class%3D%22dimensions%22%3E180%20x%20200%20cm%3C/div%3E
「美,我說了就算。但凡臣下所挑選的美物,將孕育傳奇。」——千利休 當代水墨藝術家劉琦擅於利用古代人物造型的體系並將其活化,成為當代文化言語。劉氏深受埃及璧畫裡人的物造型啟發,透過水墨將其精髓以當代的手法表現出來。 在古埃及時代,人們主要利用璧畫紀錄歷史和佈置法老王的棺木和墓園,璧畫人物的樣貌扁平,無甚表情,繪畫四肢的方法亦不具像。所以,他們都以不同造型和髮型來區分其地位和工作性則,例如紅皮膚是室外勞動工人,黃色皮膚就是於室內侍奉貴族的侍人等。而繪畫於他們來說是極具功能性,相等於當今運用文字記事一樣。 劉琦2019年的新作《待庵》就是以平鋪直述的方式記錄日本禪道茶聖千利休於自家茶室「待庵」的生活模樣。千利休不僅是茶道聖手,他一手開創的簡約美學深深影響日本後世的人文風氣。千利休奉行「和、敬、清、寂」的茶道觀,拼棄了當時華麗的「唐物」(由唐朝傳入的茶具),並堅持沿用樸實的茶具,帶出靜態與反樸歸真的自然美。這一切滲透著「克己」、「沉練」和「靜態」等富有禪意的東方哲理。這亦與他本人的名字「利休」互相呼應——休止一切過於鋒芒畢露的行為,追求內心的平和。 千利休其中流芳百世的名句是:「美,我說了就算。但凡臣下所挑選的美物,將孕育傳奇。」這可能是劉氏以借代的手法,以千利休這古人來表述自己對「美」的定義與期許。 儘管《待庵》是繪畫一個古人的生活,但是劉琦利用畫中的人和物,帶出富有象徵意義的生活寄想:千利休一生只專注追求「美」的真蹄,至死方休。作品的佈局含蓄精妙,線條精簡突出,畫面並沒有多餘的枝節。《待庵》裡的主角雖然是千利休,但是真正的重點卻是竹筒裡的「木槿花」與其手中的「黑樂茶碗」。畫中的每一物都是有著自身的文化意義,並帶出作品最深刻的主題。對分切割的畫面其作用是帶出「黑樂茶碗」與「無窮花」的互相呼應:只開花一日的木槿花看似脆弱,卻朵朵相連,無窮無盡地不停綻放,所以又稱作「無窮花」。所以,「木槿花」代表堅韌的生命力,而「黑樂茶碗」是代表了「侘茶」的純樸以及孤寂。兩者聯合起來就是對生與死的輪迴有所反思。
「美,我說了就算。但凡臣下所挑選的美物,將孕育傳奇。」——千利休

當代水墨藝術家劉琦擅於利用古代人物造型的體系並將其活化,成為當代文化言語。劉氏深受埃及璧畫裡人的物造型啟發,透過水墨將其精髓以當代的手法表現出來。

在古埃及時代,人們主要利用璧畫紀錄歷史和佈置法老王的棺木和墓園,璧畫人物的樣貌扁平,無甚表情,繪畫四肢的方法亦不具像。所以,他們都以不同造型和髮型來區分其地位和工作性則,例如紅皮膚是室外勞動工人,黃色皮膚就是於室內侍奉貴族的侍人等。而繪畫於他們來說是極具功能性,相等於當今運用文字記事一樣。

劉琦2019年的新作《待庵》就是以平鋪直述的方式記錄日本禪道茶聖千利休於自家茶室「待庵」的生活模樣。千利休不僅是茶道聖手,他一手開創的簡約美學深深影響日本後世的人文風氣。千利休奉行「和、敬、清、寂」的茶道觀,拼棄了當時華麗的「唐物」(由唐朝傳入的茶具),並堅持沿用樸實的茶具,帶出靜態與反樸歸真的自然美。這一切滲透著「克己」、「沉練」和「靜態」等富有禪意的東方哲理。這亦與他本人的名字「利休」互相呼應——休止一切過於鋒芒畢露的行為,追求內心的平和。

千利休其中流芳百世的名句是:「美,我說了就算。但凡臣下所挑選的美物,將孕育傳奇。」這可能是劉氏以借代的手法,以千利休這古人來表述自己對「美」的定義與期許。

儘管《待庵》是繪畫一個古人的生活,但是劉琦利用畫中的人和物,帶出富有象徵意義的生活寄想:千利休一生只專注追求「美」的真蹄,至死方休。作品的佈局含蓄精妙,線條精簡突出,畫面並沒有多餘的枝節。《待庵》裡的主角雖然是千利休,但是真正的重點卻是竹筒裡的「木槿花」與其手中的「黑樂茶碗」。畫中的每一物都是有著自身的文化意義,並帶出作品最深刻的主題。對分切割的畫面其作用是帶出「黑樂茶碗」與「無窮花」的互相呼應:只開花一日的木槿花看似脆弱,卻朵朵相連,無窮無盡地不停綻放,所以又稱作「無窮花」。所以,「木槿花」代表堅韌的生命力,而「黑樂茶碗」是代表了「侘茶」的純樸以及孤寂。兩者聯合起來就是對生與死的輪迴有所反思。
Share
  • Facebook
  • X
  • Pinterest
  • Tumblr
  • Email
Previous
|
Next
2 
of  5

105-107, Barrack Block, Tai Kwun, Central, Hong Kong

Facebook, opens in a new tab.
Youtube, opens in a new tab.
Instagram, opens in a new tab.
LinkedIn, opens in a new tab.
Send an email
Manage cookies
Copyright © 2025 Ora-Ora
Site by Artlogic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his site uses cookies to help make it more useful to you. Please contact u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our Cookie Policy.

Manage cookies
Accept

Cookie preferences

Check the boxes for the cookie categories you allow our site to use

Cookie options
Required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cannot be disabled.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the website by storing choices you make about how it should function.
Allow us to collect anonymous usage dat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Allow us to identify our visitors so that we can offer personalised, targeted marketing.
Save preferences